机械阀门隔膜阀“绝命糖师”改行放牛成网红犯过罪的人到底能不能吃“流量饭”?
发布时间:2025-05-01 09:12:29点击:
机械阀门隔膜阀机械阀门隔膜阀机械阀门隔膜阀近日,一位在短视频平台分享养牛日常的博主被网友指认疑似为十年前因制造贩卖假毒品被判诈骗罪的罗某。该博主在评论区中回复:“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的我做正能量,有劣迹的人不代表不善良,不代表不喜欢动物。请家人们口下留情,给我一条活路。”目前,该留言已删除。
当前,该博主账号有16.7万粉丝,发布的内容都是和牛互动玩耍的日常,平时也会直播。据央视《经济与法》节目的报道,罗某以冰糖、明矾假冒毒品售卖给“瘾君子”,“瘾君子”吃出糖尿病,罗某最后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罗某也因此被网友称为“绝命糖师”。(据4月30日光明网)
此前,参与“酒托”诈骗被通缉,却因高颜值照片走红的四川绵阳女子卿晨璟靓,刑满释放后当起了网络主播,以“最美通缉犯”“2018年头条人物”自称,引发极大争议,很多网友愤而举报,此后她立刻被封号,“网红梦”瞬间破灭。
相比较起来,网友对同样有诈骗罪前科的罗某,态度却十分宽容,不但没有多少人举报他,反而不少人都希望他不要被封。一方面,罗某将冰糖冒充毒品出售,坑的大多是吸毒者;另一方面,不同于一些刑满释放人员为了流量,高调地宣扬犯罪和入狱经历,将之作为吸引眼球、博取同情的素材,罗某的账号上未曾提及此前的犯罪经历,只是默默地发布与养牛相关的内容,看上去确实想重新做人。很多网友就觉得,可以给他机会,不要“一棍子打死”。
公众反应是出于朴素的道德判断,有其合情合理之处,但也因为缺乏一致性标准,过于随意,极易引发争议。
从法理维度审视,有前科的人能不能获得流量经济的“入场券”,缺乏清晰的边界。法律明确规定,刑满释放人员享有平等就业权,但“网红”这一职业太特殊了,不管任何原因,只要有了流量加持,成了网红,就具有了一定公共示范效应。如果放任“前科”成流量密码,无异于将犯罪经历变成了赚钱工具,那岂不是今天有人靠卖惨“洗白”,明天就有人故意犯罪博眼球?这显然是传播了畸形价值观,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舆论的批评从来不是针对“有前科”,而是警惕“消费前科”,网友们之所以对罗某比较宽容,本质上是出于对改过自新的期待,而不是对违法犯罪的纵容。此前也有一些刑满释放人员踏足自媒体赛道,据法治日报报道,刑满释放人员吴某出狱后回到家乡,运用在监狱内学到的电商知识,成立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做起了农村电商,也会直播售卖农产品。可见,在短视频创作和直播带货遍地开花的当下,“一刀切”地禁止有前科的人涉足这一领域,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目前来看,平台首先要当好守门人,因为流量变现这一模式依托于平台而存在,平台当然应该当好第一道防线。平台方应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涉及暴力、毒品、诈骗等严重犯罪的前科者设置准入门槛,对其内容创作实施动态审核,确保其不利用犯罪经历炒作。同时完善举报处置流程,防止一些刑满释放人员利用信息差规避监管,靠“前科犯”标签牟取不当利益。也可以借鉴国外社交平台的经验,设置“警示标签”,当创作者或用户涉及不当话题时,平台会自动添加警示或事实核查信息,或及时对不当内容进行处理,将技术干预与价值引导相结合,既给予改过自新者机会,也时刻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机械阀门隔膜阀。
浪子回头金不换,不是一句空话。文明健康的社会,应对人性向善始终保持审慎乐观。古人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内心改好向善,才是真正的重生。有前科的人吃“流量饭”,这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饭该怎么吃。如果通过网络渠道,踏实劳动、传递正向价值,就会获得接纳和认可;但如果消费过往劣迹、贩卖猎奇标签,就必不会被纵容姑息。
如何辨别这两者的差异,在警醒与宽容之间找到平衡点机械阀门隔膜阀,平等地对待真心悔改的人,又不让这份善意被滥用,需要平台、社会和广大网民共同集智聚力,明辨是非,在每一次判断和处理中逐渐形成标准、凝聚共识。